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下半年CPI变动分析预测及建议

  2006年上半年,CPI继续温和上涨。同比累计上涨1.3%,涨幅较上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其中居住、食品和服务价格变动对CPI的影响较大。国家统计部门调整CPI构成权重使CPI的走势与往年不具有完全的可比性,但物价总体水平仍属温和、可控上涨。下半年,预计食品价格趋稳,服务和居住类商品等价格变动对CPI的影响可能加大,全年CPI总体涨幅在2%左右。
 
  国研中心市场所“中国市场形势动态分析”课题组 
  下半年CPI将小幅上扬,全年涨幅预计在2%左右 
  分析影响下半年市场价格走势,推动价格上涨和抑制价格上涨的因素同时存在,总的来说推动价格上涨因素的作用略大于抑制价格上涨因素的作用。如果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得当,没有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下半年CPI将小幅上扬,预计全年CPI同比涨幅在2%左右。
 
  (一)下半年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分析 
  1.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需求稳定增加,将推动价格总水平趋升 
  2006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势头十分强劲。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9%,较上年同期快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7.7%,较上年同期增长1.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47%,产销衔接较好。从发展趋势来看,下半年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这将对价格总水平上升具有拉动作用。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增长29.8%,预计下半年将继续保持20%左右的增长,投资快速增长将进一步促进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并对价格总水平上升继续形成一定压力;上半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6%,支出增长10.2%,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11.9%。从发展趋势来看,收入增加将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需求增长,进而拉动CPI总水平上升。
 
  2.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将拉动物价水平温和上涨 
  2006年以来,新增贷款发放较多和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将给CPI上涨增添一定的压力。1-5月份,金融机构已经完成人民币年计划贷款总额的70%,M2期末同比连续6个月维持在19%左右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导致金融机构的外汇占款居高不下。从理论上说,流通中的货币量决定货币的价值,货币的价值是通货膨胀的具体反映,因此,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可能拉动物价水平上涨。由于在实际中,货币数量对物价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从经验看,我国CPI的变化大约滞后M1和M2的余额同比增速变化的8-10个月,受此影响,下半年CPI将有所反映。
 
  3.国际市场部分产品价格上涨对国内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2006年以来,国际市场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特别是原油、有色金属价格的大幅上涨对国内相关产品价格的上涨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一段时期内,国际市场主要生产资料产品价格可能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态势。
 
  4.服务和居住价格仍将是下半年CPI上涨的主要动力 
  我国公共服务资源短缺且存在配置不均的现象,城乡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差距较大,这使得我国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不够完善,医疗和教育等领域的服务价格仍有上涨压力。除此之外,服务项目价格形成受资源约束较大。随着资源价格改革的全面推进,会推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促使未来价格总水平上升。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资源性价格体制的改革力度。2006年我国继续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陆续出台资源价格改革措施,让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充分反映资源稀缺和市场供求状况,以便发挥价格在配置资源性产品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发出通知,自2006年6月30日起,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随着水、电、燃气等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近2年多来5%左右持续上涨的居住价格仍有上涨动力,它将是促进下半年及未来我国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
 
  5.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对工业消费品价格传导将进一步显现 
  上游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下游工业消费品的传导会进一步有所显现,进而对价格总水平会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生产资料价格经过连续两年多的持续上涨,家用电器、服装等耐用消费品的成本压力较大。随着有色金属、钢材、塑料等原材料价格的进一步上涨,越来越多的日用消费品价格将出现上涨的局面。另一方面,虽然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继续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有所回落,但受国内外市场多重因素的影响,生产资料价格仍有较大的上涨压力。预计2006年下半年一般工业消费品的价格仍存在上涨压力,对CPI的下拉作用可能继续减弱。
 
  (二)抑制下半年价格总水平上升的因素分析 
  1.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将抑制价格总水平上升 
  我国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的总体格局没有改变,从下半年的情况看,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可能会抑制一部分国内出口,而进口有可能增加,从而进一步增加国内供给,在没有其他明显抑制供给因素出现的情况下,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将对价格总水平大幅上升产生制约作用。与此同时,消费增长动力不足将直接抑制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006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虽然增长13.3%,快于上年同期0.1个百分点,但就社会整体消费而言并没有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从收支情况看,以城镇居民为例,上半年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6%,支出仅增长10.2%,消费需求不足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改观。
 
  2.粮价下行压力加大将对CPI涨幅回落产生重要影响 
  2006年夏粮在上年大幅增加的基础上又继续增产,产量达到2276万吨,较上年增加7%,粮食供求矛盾继续缓解。从秋粮情况看,受各种扶持政策和气候条件适宜等因素的影响,今年全国粮食春播面积稳定。入夏以来,虽然部分地区气候变化出现异常,特别是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不利于粮食生产的洪涝气候,但由于夏粮已经收割,对全国粮食生产影响不是太大。如果不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秋粮也将继续增产,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继续增加,粮食产需缺口有望进一步缩小。从粮食进出口看,今年1-5月粮食实现净进口794.7万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测,2006年世界谷物产量为20.1亿吨,比2005年减少0.9%。美国农业部2006年7月份粮食报告也将全球玉米等粗粮期末库存数据下调1.6%,但2006/2007年度全球稻米产量上调到4.2亿吨。受国际粮食供求变化的影响,国内稻谷等粮食价格短期内预期不高,而玉米价格前景看好。因此,今年下半年国内粮食一旦出现供求偏紧,通过限制出口和增加进口调节国内粮食供求的空间均较大。总体上看,在粮食产量增加、需求稳定增长和库存相对充裕的情况下,预计下半年粮食价格将呈继续下降的趋势。受此影响,肉禽及其制品、水产品、蛋类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也将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将促使CPI稳中趋降。
 
  综合以上分析,预计下半年CPI将继续呈现温和上涨的态势,涨幅将小于上年同期。预计全年CPI涨幅将在2%左右。
 
  政策建议 
  如果全年CPI能稳定在2%左右,相对于全年9%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而言,应该说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况。下半年影响CPI变动的两大主要因素:一是粮食价格变动幅度及对食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二是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调力度。为保持下半年CPI的平稳变动,建议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一)做好稳定粮食价格的托市收购准备工作 
  继续以稳定粮价、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为目标,应及早安排和落实粮食收购资金,确保粮食收购企业能按照最低收购价收购粮食,畅通农民卖粮渠道,规范粮食市场秩序,防止市场垄断和压价收购。切实抓好国家托市收购,充分发挥储备粮轮换吞吐和进出口等措施的调控作用,加强粮食产销衔接,引导和稳定各方的价格预期,避免粮价回落。从中长期看,要建立与粮食生产与粮食价格挂钩的直接补贴机制,应通过直接补贴机制的反周期作用来稳定粮食生产和保护农民利益。
 
  (二)把握好政府调价的节奏和力度 
  在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应该抓住时机,适时调整一些价格上涨压力较大的公共服务和居民生活必需品等项目价格,例如对于居民用的水、电、燃气和一些公共服务项目价格和收费的调整,释放部分价格上涨压力。但是要掌握节奏和幅度,避免因力度过大推动CPI的过快上涨,同时还应考虑和解决调价对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影响。
 
  (三)及时有效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稳定居住价格 
  下半年应继续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宏观调控,坚决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继续收紧土地、信贷闸门。改善房屋供给结构,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量,房价将随着供给量变动,同时,重点关注解决一部分低收入群体无能力买房的住房需求,以政府提供廉租房、补贴等形式及时缓解这部分群体的需求。
 
  (四)缓解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下游商品价格的传导作用 
  密切跟踪监测生产资料和工业消费品价格的变化动态。一方面,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生产资料价格如煤炭价格的持续大幅度上涨。这主要是要缓解煤、电、油、粮等重要物资供需偏紧的矛盾,最根本的是增加产量和抑制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减少不合理的需求。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做好运输保障工作,加大重要物资的区域间调度也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应密切注意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对一般工业消费品价格走势的影响。
 
  (五)加强对市场价格运行的监测 
  当前我国价格总水平虽然保持温和上涨态势,但在实际价格运行中,重要商品与资源、服务项目、资产等价格指标仍处于较大幅度上升的过程中。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价格运行的监测,对价格领域存在的深层问题进行全面研究和分析,准确把握和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价格风险。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CPI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CPI行业标签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