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中国鞋出口欧盟市场分析

    欧盟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鞋类产品第二大进口市场。2006年,欧盟鞋类产品进口金额达到17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11.3%,比1999年增长了120.9%,其中成品鞋进口21.4亿双,进口金额达152亿美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8.6%和10.3%。

    就欧盟鞋类进口品种而言,皮鞋所占比重最大,2006年,进口数量为6.3亿双,进口金额为89.4亿美元,占整个鞋类产品进口总额的52.5%;其次是塑胶鞋,进口量为8.6亿双,进口金额为34.9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20.5%;纺织面鞋6.3亿双,26.6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15.6%。

    近几年,欧盟成员国鞋类生产量和出口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进口量呈现上升趋势,由于欧盟产业机构的调整,欧盟鞋类市场越来越依赖进口。同时,欧盟对鞋类的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量也呈逐年上涨的趋势。

    中国鞋业对欧盟出口概况

    虽然自2006年开始,欧盟对中国鞋类产品征收16.5%的反倾销税,欧盟仍是中国鞋类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我国鞋类对欧盟出口7.92亿双,出口金额25.79亿美元,单价3.25美元/双;同比分别增长为7.43%、12.49%和4.71%。

    中国鞋类对欧出口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优势

    与欧洲相比,中国鞋类产品的优势在于中低档市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生产成本优势:较低的劳动力成本,目前,制鞋材料、零配件、制鞋设备等已基本实现国产化,成本也相对较低;

    (2)日益提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也是我国的优势之一。近年来,我国引进、吸收了大量国外的技术、管理等先进经验,提高了我国制鞋业的劳动生产率;

    (3)中国制鞋产业的规模优势。中国鞋业的专业化生产能力强、产业链完整、从业人员稳定且技术素质较高。以企业规模为例,中国的中等企业规模为1000-2000人,而意大利的平均企业人数仅为50人左右,分摊到每双鞋的平均费用,中国企业相对意大利企业而言小很多。因此,对于需要大批量生产的中低档鞋,中国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是欧盟企业无法比拟的;

    (4)欧洲的产业结构转移和调整,也为中国产品进入欧洲,填补外移的欧洲中低档市场创造了机会。

    存在的问题及障碍反倾销税问题

    自20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欧盟采取了多种贸易保护措施限制我鞋类进口。1995年,欧盟开始对我部分鞋类产品采取进口数量限制;1997年10月,对我部分纺织面鞋征收49.2%的反倾销税;1998年2月,对我部分皮鞋、塑胶鞋进口限定最低价格。

    根据入世议定书的有关规定,2001-2004年,欧盟对中国鞋类产品的配额,逐年按5%-15%的比率增长。2005年1月1日取消配额。

    自2004年下半年起,欧洲鞋业联合会、意大利鞋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就开始积极酝酿,要求欧委会对从中国进口的鞋类产品采取限制措施。

    2006年4月7日,欧委会初裁决定对中国皮鞋征收4.8%-19.4%的渐进式临时反倾销税。10月7日,欧委会公布终裁结果,一家中国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待遇并被给予9.7%的单独税率,其余中国企业的税率为16.5%,征税期限二年。

    技术标准

    (1)绿色环保标准

    甲醛标准:含量少于75mg/g。

    偶氮:具体资料数据参照欧盟公布的第2002/61/EC号指令。

    五氯苯酚:皮革制品中该物质的限量为5mg/g,有些客户为达到绿色环保标准要求更为严格,其含量只能低于0.5mg/g。

    金属:某些金属在染料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浓度过高会对人体有危害。如镍超标可以导致肺癌,六价铬超标可破坏人体的血液,其含量须小于3mg/g,TeCP小于0.5mg/g。

    (2)欧盟“生态标签”体系

    为了鼓励在欧洲地区生产及消费“绿色产品”,欧盟于1992年推出了生态标签体系,并于2000年通过了欧盟1980/2000号条例,制造商、贸易商均可为自己的商品申请生态标签。生态标签是一朵绿色小花图样,获得生态标签的产品被称为“贴花产品”。

    (3)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壁垒”是现代国际贸易中,进口国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与安全为名,通过颁布、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苛刻的技术标准,以达到限制国外产品进口为目的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壁垒隐蔽性很强,且限制范围很广,包括了产品设计、生产、包装、运输、消费和废弃回收等全过程,产品在任何环节上不符合要求,都可能被绿色壁垒拒之门外。因其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绿色壁垒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主要方式。

    欧盟自2006年10月6日开始对来自我国的皮鞋征收为期两年16.5%的反倾销税,今年5月又将征收范围扩大到经澳门转口的内地产皮鞋,致使近期我国鞋类产品对欧盟出口明显放缓。而欧盟鞋类制造商已公开宣称将向欧委会提请,把对中国皮鞋的反倾销措施再延长3年,并同时提出期中复审和日落复审,要求进一步提高反倾销关税。

    缺乏被市场认可的自有品牌

    中国出口到欧盟的鞋主要以贴牌加工为主,几乎没有被欧盟市场认可的自有品牌。世界鞋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果我们继续依赖数量扩张的方式增加贸易出口,将会导致更多的贸易摩擦,贸易环境将进一步恶化。自2006年10月开始,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国企业应加快自主品牌建设,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提高产品的整体竞争力,逐步扩大我自有品牌产品在欧盟市场的占有率。

    发展欧盟市场的前景分析

    欧盟进口的鞋类产品主要来自中国、越南、罗马尼亚。据欧盟统计局统计,欧盟从上述三个国家进口金额均超过了10亿美元,分别达到了68.0亿美元、26.1亿美元及18.0亿美元。三个国家总计所占欧盟鞋类市场份额超过了一半以上,达到65.9%,其中中国又是欧盟鞋类市场的最大的供应国。

    欧盟鞋类进口市场中,中国的塑胶鞋和纺织面鞋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4.2%和65.3%,居第一位;进口量最大的皮鞋,目前中国已超过越南,排名升至第一位。

    中国鞋类产品在欧盟市场具有明显优势,但不是不可替代的。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将导致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因此,中国企业应不断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力,保住原有市场份额的同时,逐步扩大中高档市场的占有率。

    发展欧盟市场应对策略

    加强鞋类出口预警和监控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进出口商会等行业组织的作用,密切跟踪欧盟鞋类进出口数据、价格变化情况、相关的贸易政策和技术标准以及国内产业和出口情况,并及时通报,以便企业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调整经营策略。

    提高产品竞争力,重树“中国制造”整体形象

    目前,在与欧盟的合作中,制鞋产业链中优质原料、核心技术、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等增值较大的部分主要在欧盟,而我国的出口增长仍主要依赖数量扩张,整体利润率低。因此,中国制鞋业应转变贸易增长方式,逐步提高贸易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中国鞋的整体竞争力,重树“中国制造”整体形象。

    加强品牌建设

    我国出口鞋类应尽快创立自有名牌,提升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有实力的企业在创立品牌的同时,可考虑收购国外制鞋厂或品牌,通过品牌共享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体制,实现国内外优势互补。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鞋出口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鞋出口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